碳市场履约周期效果良好 两会明确年内扩大行业覆盖范围

2024-03-27

自今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以后,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的扩容也迫在眉睫。《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将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此建设更成熟的碳市场。

目前中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 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重点行业。根据生态环境部的统计,这八个行业的碳排放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5%左右。

“当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只纳入了发电行业,排放量大约是51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0%以上,未来将剩余7个高排放行业尽早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在碳排放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也能够使全社会的降碳成本实现最小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

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市,该市场就是我们常说的强制碳市场,主要选择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了两个履约周期,**个履约周期是2019—2020年,第二个履约周期是2021—2022年。

截至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是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碳市场。

大唐碳资产有限公司总经理史伟伟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八大控排企业的工业化程度比较高,有一定的管理基础,因此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更容易实现对碳排放的量化管理。

根据生态环境部的监测,和**个履约周期相比,第二个履约周期活跃度有明显提升。截止到2023年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达到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

从数据结果看,第二个履约周期成交量比**个履约周期增长了19%,成交额比**个履约周期增长了89%。

与此同时,碳价整体也呈现平稳上涨态势,目前碳价已由2021年启动时的每吨48元上涨至每吨80元左右,上涨幅度达到了66%。受此带动,第二个履约周期企业参与交易的积极性明显提升。统计显示,参与交易的企业占总数的比例达82%,比**个履约周期上涨了近50%。

史伟伟介绍,通过碳排放配额交易,碳市场为企业履行减碳提供了比较灵活的选择,这可以帮助行业实现低成本减碳。“与此同时,碳价的上涨对配额充足的企业来说,不仅可以通过出售多余配额获得收益,也能实现低碳经营的目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减碳积极性。”史伟伟说。

根据测算,两个履约周期,全国电力行业总体减排成本降低了约350亿元。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范围不断扩大,碳排放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不同行业间的优化配置将最终实现全国总的减排成本最小化。

此前,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对全国碳市场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报告认为,全国碳市场不仅可以发挥市场在碳排放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可以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是实现全社会降碳低成本的政策工具。

在此基础上,国务院近日印发实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规定今年5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部专门的法规,《条例》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

在上述发布会上,赵英民介绍,《条例》重点就明确体制机制、规范交易活动、保障数据质量、惩处违法行为等诸多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这为我国碳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保障,也开启了我国碳市场的法治新局面。

“生态环境部将以《条例》出台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大相关政策配套制度完善,保障市场健康平稳有序运行,严格依法管理规范操作,积极推进碳市场的建设,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他说。

本文来自中国经营报